消防与安全工程学院简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4-21浏览次数:12

2006年,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开设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目前拥有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化工安全应急救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校级一流专业培育点。安全工程的课程包括矿井通风、矿井瓦斯防治、矿井火灾防治、矿井粉尘防治、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安全工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方法。

2021年3月,学校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更好地促进四川省应急安全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的支持下,成立应急与安全学院,开启了国内应急安全领域政校企产教融合全面合作、深度合作的创新模式。

2023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开设消防工程本科专业。同年9月,消防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24年,针对四川省和全国火灾防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消防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消防事业的发展,学校党委决定进一步整合全校在消防和安全领域的优势学科成立消防与安全工程学院。消防与安全工程学院下设有消防专业和安全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和一个产业学院-应急与安全学院。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近600人,研究生10余人。

>> 要闻链接:全国首个!四川轻化工大学消防与安全工程学院揭牌成立

依托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学校与住建厅签署厅校战略合作协议,是四川省住建厅科技委员会消防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成立“石油化工轻工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先后与自贡市住建局、泸州市住建局、宜宾市住建局、成都市消防安全治理技术保障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校企合作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建共享“四川省工业消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油气消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究成果“大型模锻压机灭火系统研究及应用”获得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学院教师主持/参与了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建筑与市政工程公用设施智慧运维综合决策理论与智能管控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住建部课题城市更新中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性能安全评价要点、成都市街道社区消防站点空间布局导则、建筑外墙保温系统防火关键技术措施研究等,主编或参编《成都地下综合管廊消防维保规程》、《成都市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防火设计导则》,《四川省综合管廊防火设计导则》、《四川省铁路工程消防查验和现场评定标准》、《成都市街道消防救援站规划导则》、《四川省建筑消防物联网系统技术规程》、《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现场评定技术标准》等地方标准。




教学科研团队


■ 瞄准国家科学前沿和消防和安全防控重大现实需求,打造了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

全院教职工3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庹先国教授任首席科学家,教授4人(含兼职教授),副教授4人,讲师6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0%。在消防学科前沿和重大现实需求方面,包括既有建筑改造消防安全、隧道及地下火灾、锂电池火灾、氢能源安全、外墙保温阻燃技术、人员应急疏散和新型灭火技术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建筑疏散软件,发表 SCI 论文100余篇。


■ 组建了全国首个双师型教学团队,开创安全/消防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安全和消防工程是实践性极强且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为培养高素质审验人才,学院打破人才招聘壁垒,推动多学科融合,大力引进双师型(同时具备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教师。教学团队中10人具有5年及以上工程经验,双师型教师百分比为54%,其中3人具有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1人具有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排水)资格,1人具有一级建造师资格,1人具有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1人具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占比均在国内设置消防工程专业的高校中位列首位。


■ 创造了产教深度融合新生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为响应和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国家级大科学实验室以及川渝地区实验室建设的战略部署,构建大科学创新体系,围绕重点产业链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学校将以占地406亩、建筑面积约13万平米的黄岭校区为基地,联合川渝高校、科研机构和设计院,建设全国最长的全尺寸隧道火灾实验平台,打造国家级“消防科学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消防产品质量检测及产业孵化基地”,构建国家西部消防应急产业创新中心,引进知名企业家开展产教深度融合,包括上海联捷科技集团董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益民博士。




学院发展规划


● 建设目标

1)新能源消防/安全领域的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2)隧道火灾防控方面具有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

3)建设一流消防安全和化工培训中心。


● 建设内容

1)锂电池火灾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我国锂电池产业发展位居全球第一。然而,锂电池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火灾事故频发。2024年上半年,全国平均每天发生约56起电动自行车火,8起新能源汽车火灾。锂电池火灾防控已成为制约锂电池整个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的世界级难题。消防与安全学院与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市消防安全治理技术保障中心等开展联合攻关,研发的锂电池专用灭火剂对锂电池火灾有良好效果,并能有效的抑制复燃。第一代锂电池专用灭火剂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CN118105663A。锂电池手提灭火器MSCZ/3已经通过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检验,已初步实现产业化。四川轻化工大学拟联合宜宾市住建局、宜宾锂电池生产企业,建立锂电池火灾防控实验室,开展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火灾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四川轻化工大学已与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动力与储能电池消防安全联合实验室,打造国内首个满足国际标准UL9540A的大型火灾实验基地。基地建设投入1000万,可测试20MW集装箱级别的储能电站热释放速率,打造国内首个满足UL9540A的大型火灾实验基地。

>> 要闻链接:携手比亚迪 我校建立动力与储能电池消防安全联合实验室

2)地下空间火灾防控关键技术问题

我国隧道的里程、规模、复杂度及技术能力已经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地下空间发生火灾时,烟气温度高、毒性强、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难度大,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在地下空间的消防设计和火灾扑救,仍然是消防学科亟需解决的难题。国内的尚缺乏全尺寸长隧道火灾实验平台。四川轻化工大学拟建设全尺寸长隧道火灾实验平台,开展隧道特大火灾燃烧特性实验研究、隧道消防产品的灭火性能进行全尺寸测试,联合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消防救援总队,申请国家西部隧道火灾扑救训练中心。结合轻化工大学的化工等优势学科,建设西部化工火灾扑救训练中心。

3)建设国内一流的化工安全培训基地

四川轻化工大学与沿滩高新区管理委员会、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共建自贡川南新材料化工园区化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基地建设有公共安全体验中心、化工安全生产培训中心和特种作业培训中心三大功能区。公共安全体验中心包括八大特殊作业、模拟灭火、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空气呼吸器的正确佩戴和使用、触电体验、高处坠落体验、VR体验等。化工安全生产培训中心包括流体输送、精馏、干燥、吸收-解吸、传热、蒸发、过滤等单元操作。特种作业培训中心包括氟化工艺、氯化工艺、聚合工艺、裂解工艺、氯碱电解工艺、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等特种作业考培装置。

学校现有化工安全应急救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中心依据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的基本要求,面向18个专业,化工安全应急救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项目共分为4个模块,分别为现场作业安全、典型工艺异常应急处置、化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以及校园安全,共23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四川轻化工大学组建优秀师资团队,邀请中央党校专家、国家应急管理部、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和四川省安全专家等组成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涵盖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解读、专业技术理论讲解、实际操作等全方位的培训。开发种类多样的实训模式。对于企业员工,开发种类齐全的实训项目,将虚拟场景教学和实操作业结合起来,争取将应急安全领域的培训实现全覆盖。包括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等。打造“订单式”的课程体系。与应急管理部干部培训学院的网络学院合作开发更多线上课程,对现有课程进行共享共用。对于不同的培训对象,基于其需求,设计针对性强的“订单式”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