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轻化工大学青春力量播撒绿色种子——2025年四川省“大学生在行动”环保科普宣讲志愿服务纪实

发布者:xgb01发布时间:2025-08-26浏览次数:10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四川轻化工大学绿意生“金”探索团于2025年8月赴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开展“大学生在行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环保教育与科技支农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环保教育浸润童心:支教课堂中的绿色启蒙

        在本次的支教活动中,团队成员精心设计一系列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化学专业的杨佳奇同学以pH试纸为媒,带领孩子们检测矿泉水、苏打水、李子汁液及草木灰浑浊液的酸碱度。随后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轮流上台,亲手将试纸放入不同溶液,屏息观察色彩在方寸之间次第绽放,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叹——科学的种子就这样斑斓的色彩里生根发芽,激发出他们对化学探索的浓厚兴趣,为山里的夏天画出第一抹科学的亮彩。环境工程专业的李旺同学通过图片、游戏、实物演练,向孩子们讲解分享如何正确使用垃圾分类中的“四分法”。课堂上,孩子们一双双小手纷纷举起,踊跃发言,通过垃圾分类实践,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习惯。课程尾声,团队成员将四川省环保协会捐赠的《绿色低碳小卫士》绘本轻轻放到孩子们手中,逐一讲解,一起踏上一场从垃圾分类到低碳星球的奇妙旅行。临别时,伴随着清脆的欢笑声,孩子们一路追着夏日蝉鸣,将守护家园的誓言种进风中,种进未来。

生态农业创新实践:科技赋能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村党支部书记郭开举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赴“果—笋—药—畜”立体农业基地进行走访调研。郭书记介绍,三洞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茵红李下种植的牧草可满足山羊产业日常需求,山羊产生有机物经过处理后亦可成为竹笋和中药材的肥料,而农作物产业加工的废料便又可作为果树的有机肥料。”郭书记指着山间层层叠叠的田地说,“这样一套循环下来,每亩地的收益能提高30%以上,而化肥使用量减少一半有余。”

在四川川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创始人廖本兵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兔粪—中药材”生态循环模式的具体运作流程。用有机肥种出来的中药材不仅品质好,价格也比普通种植的高出20%。同时团队成员注意到,基地还安装有物联网设备,通过手机APP就能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和病虫害情况,实现了精准种植。

智慧农业助力低碳:科技与传统的融合共生

在锦屏镇水果交易中心,团队成员切身体会到科技如何让深山里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锦乡农业公司总经理李雪梅向团队介绍,在交易中心的冷库现已采用“三段式预冷系统”,刚采摘的茵红李经过低温处理后,果心温度在2小时内从30℃降至5℃,货架期可再延长7天。

省级“土专家”蒋成会有着20年种植经验的果农,如今成为智慧农业的践行者。团队成员走访调研果园内“果树智慧管理系统”,各类果树均安装有传感器,地面上铺设着滴灌管道。“以前施肥打药凭经验,现在系统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自动配肥,精准施到每棵树下。”蒋成会打开手机APP,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果园的实时数据。通过数据统计,500亩果园化肥使用量减少20%,农药使用量降低30%,果子的优质率提高到至82%。果园里铺设的“山地果园轨道运输机”也引起团队成员的关注,蜿蜒在山间的轨道,将新鲜茵红李直接运输至山下,不仅降低40%的人工成本,还减少果实的机械损伤,达到共赢。

青春力量的绿色担当:实践中的成长与感悟

通过为期5天的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不仅传播环保理念,更在实践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此次实践活动通过环保教育与科技支农相结合的方式,既培养乡村儿童的环保意识,又探索农业绿色发展路径。团队成员表示,将持续关注屏山县生态农业发展,通过技术支持与知识传播,助力乡村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提升,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一代的环保责任与使命。希望同学们以这次实践作为起点,将绿色理念深植心中,用专业所长服务社会,让青春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